场内期权合约是一种在标准化交易所内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合约。最早出现的场内期权合约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于1973年4月26日推出的认购期权和认沽期权。
场内期权合约的诞生
期权合约的概念早在17世纪就已出现,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正式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CBOE的成立是场内期权合约发展的里程碑。
CBOE由一群芝加哥期货交易员创立,他们认识到需要一种对冲股票市场风险的工具。期权合约提供了这种对冲机制,允许投资者在不直接持有标的资产的情况下对标的资产价格波动进行投机或套期保值。
第一份场内期权合约
CBOE推出的第一份场内期权合约是针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小麦期货合约。认购期权赋予买方在特定日期以特定价格购买小麦期货的权利,而认沽期权赋予买方在特定日期以特定价格出售小麦期货的权利。
场内期权合约的特点
场内期权合约具有以下特点:
场内期权合约的演变
自1973年推出第一份场内期权合约以来,期权市场已大幅增长。今天,场内期权合约涵盖广泛的标的资产,包括股票、指数、商品、货币和债券。
场内期权合约的演变还包括:
场内期权合约的重要性
场内期权合约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早出现的场内期权合约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于1973年推出的认购期权和认沽期权。自此以后,场内期权合约已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管理风险、投机和套利的机会。随着场内期权合约的不断演变和全球化,它们将继续在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